平日,休息的时候,大家都会去公园里游玩,也时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假山,形状各异,又得像动物,有的像草木,各有趣味,甚是好看!那大家可曾知晓,这些假山并非天生之物,都是经过我们的假山设计者之手,而打造的!
远在苏州城郊一处10多亩平地就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。推土机将建筑垃圾摊平、轧实或推下山坡,以扩张整座山体积,形成了一座占地25亩、高10余米的大山。在建设了防渗、渗沥液收集系统和沼气排放系统后,在垃圾层外铺上了渣土层、土工排水网、无纺土工布,再经过绿化后已经看不出这是一座假山。该工程目前也通过了环保部门验收。随后,又组织工人修建凉亭、设置山石,将绿化后的垃圾山装扮成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在废弃建筑中可利用的结构或者元素包括:钢筋混凝土的立柱、横梁;建筑外墙饰面的块石、钢板;拆除建筑时丢弃的红砖、青砖、木料,钢丝;修建改造路面时留下的不规则混凝土块、沥青块、碎石等。这些都是一个城市原来的风貌,表现的是一个地区人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,都属于历史文脉的范畴之内。可以将废弃的立柱和横梁改造成花架,爬满攀缘植物;将外墙饰面的块石,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型做成铺装,加以钢板收边;把丢弃的红砖、青砖、碎石等按不同级配分类,做成不同颜色的碎石铺装或者植物种植槽填充物,利用废弃的木料搭成简易棚架,拉上钢丝让植物生长;修建改造路面留下的混凝土块做成引导性石块,或与沥青块一起碎拼成不规则铺装,在缝隙处勾勒上不同颜色的碎石,种上植物等。
这些常用的手法,都可以将那些废弃的建筑垃圾再次利用,让大家看到原来遗留的建筑元素又成为新城市的景观元素。这样,我们在城市建设时,既美化了环境,又保留了历史文脉,还节约了原材料,减少了能源消耗,营造出了这座城市的原生态。
返回顶部